“劳务中介拖欠工资,我们现在连回家路费都没有,信访局的领导一定要帮帮我们”,2021年5月15日上午,启东市信访局局长赵琛刚上班,就被十五名来启务工的彝族农民团团围住。他们拖儿带女,情绪激动,有家难回的焦虑溢于言表。
热情接待 倾听呼声。“你们是启东建设发展的支持者,是我们血脉相亲的彝族兄弟,你们的合法利益我们肯定维护好”,赵琛一边招呼他们到办公室就座,一边了解情况。
据了解,这些彝族农民来自贵州,于2020年12月通过网络,与启东的劳务中介赵某取得了联系,并谈妥了赴江苏拔大葱的劳务业务。经过赵某组织,今年以来,这些彝族农民先后在启东南阳、近海、海复等乡镇及射阳、如东等地拔大葱,并在海复镇统一租房居住。如今大葱收获完毕,赵某却电话关机,不知去向,仿佛人间蒸发。租住的房子已到期,拖欠的36411元工资无处着落,想回贵州老家却没有路费。走投无路之际,他们想到了“为民解难、为党分忧”的信访部门。
初步掌握情况后,赵琛安排工作人员将他们引导到宽敞的接访室休息,并送上了热气腾腾的茶水。同时,迅速联系事发属地海复镇和市级职能部门人社局,共同参与信访处置。
调查处理 一波三折。“这起欠薪信访,发生在建党100周年的敏感时期,涉及人员多,关系民族团结,影响社会稳定,一定要以最快速度核查、以最强手段处理,以最好结果解决”,在协调会上,市信访局和市人社局、海复镇相关人员形成了一致意见。
根据工作分工,海复镇人民政府逐一核查彝族农民劳务的具体田块和承包种植户。考虑到他们所租房子已到期,居无定所,又无收入来源,由政府先垫付租金,仍租用原住房。对年纪轻的彝族农民,介绍到相关企业上班,增加收入来源。
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,密切配合,加快处置工作进程,对劳务账目等相关证据进行梳理、整合,并做好召集双方当事人协商的工作预案准备。调查发现,彝族农民欠薪问题主要发生地为启东的3个乡镇6个村,以及射阳、如东等其他地区。工作组实地走访了启东本地大葱种植大户,他们均表示劳务工资当时就和中介人结清,拖欠责任完全在中介方,属典型“上清下不清”。
事情真相摸清了,彝族农民也接受了海复镇的临时安置方案,但劳务中介赵某一直联系不上,处置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。
多方合力 成功追讨。查找中间人赵某是厘清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。为尽快让赵某现身,工作组多方联系赵某亲朋好友,宣传有关法律法规,要求协助做好相关工作。属地海复派出所民警根据信访人提供的赵某电话,通过语音留言、发放信息等方式,讲政策、说道理,言明利害关系。
坚持不懈的努力终有成效。通过不间断拨打,5月16日下午6点,海复派出所民警接通了赵某电话。在告知其故意拖欠劳务薪酬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后,赵某答应当即到派出所来接受处理。在信访局、人社局、海复镇镇政府、派出所多方见证下,赵某承认了欠薪事实,但表示今年以来由于管理不善,暂时无力兑付全部所欠劳务工资。对此情况,工作人员及时启动第二套预案,要求赵某先筹措部分资金,让彝族农民先购票回家。经过近十个小时的耐心等待,赵某把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6000多元路费交到彝族农民手中。对3万多元剩余欠款,赵某承诺分四次在八月底还清,并当场出具了欠条。
多个部门40多个小时持续接力的艰苦工作,让彝族农民回乡路费和拖欠工资有了着落。拿到工作人员帮忙购买的返乡车票,十五个彝族兄弟喜笑颜开,满怀感激地踏上了回乡路。
(来源:启东市信访局 邓正映、朱进 启东市海复镇 张永刚)